鵝是一種很可愛的生物,比鴨來得聰明、比雞來得強而有力,最酷的是,鵝會認主人,有些地方甚至養鵝來看家。
現在,三隻鵝在我的房間齊聲呀呀大著,在我轉身離開的時候,
呀呀丫丫丫丫呀呀呀呀呀呀呀呀丫丫丫丫丫丫呀
門外傳來爸爸的敲門聲。
「你快把你那三隻鵝給我處理掉!聽到了沒有!」
碰碰碰碰碰(又是敲門聲)
呀呀丫丫丫丫呀呀呀呀呀呀呀呀丫丫丫丫丫丫呀啊啊啊啊啊
「我說你聽到了沒有?」
碰碰碰
「開門!」
呀呀呀呀呀丫丫丫丫丫丫呀呀呀呀呀丫丫丫丫丫丫
我跨前一步站在籠子前面,三隻鵝瞬間安靜了下來。
由喉嚨發出低鳴。
咕咕咯咯
咕咕咯咯咯
咕咕咯咯咯咯
現在我被困在籠子前面動彈不得。
房間裡充滿了鵝屎味,你絕不能想像鵝的屎竟然會那麼臭,臭得讓你半夜驚醒以為自己下了地獄在大便海中游泳。
事情的來由是,那天我決定要在廢墟養一隻寵物:鵝。理由很簡單,廢墟裡面充滿了各種昆蟲,晚上可以看到成群的白蟻在路燈下飛舞,蟑螂、飛蛾樣樣不缺,更棒的是,我們進入不出幾天,全身都留下了跳蚤咬過的痕跡,腳上留下了一圈又一圈紅色的血印(視每次襪子的高度不同而定);另外,廢墟的旁邊有一個小蓄水池,裡面積滿了雨水:所以我可以肯定的說,這是一個鵝理想的最後失樂園,想像一群有著白色翅膀的鵝翱翔在廢墟上空,人們在人行道上閃避著從天而降的鵝大便。
而鵝只是一個開始,之後會有青蛙、蜘蛛、鵜鵠的加入,在台北的市區正中央形成一圈世界最原初的食物鏈,這是一個動物與人類的共存夢想。
於是那天,我們走在台北西區的鳥街上,四處挑選著我們要的鵝,不能是成鵝,因為這樣沒有感情,一定要從小養起,我隔著籠子看著剛孵化的小鵝。
「好了!現在一人分一隻回家養吧!」
我抱著三隻鵝說著,鵝呱呱叫著,驚恐得想逃出我的手掌。
「喔,我家不能養寵物。」瑪莉靈說。
「我爸會殺了我」阿布魯說。
大骨乾脆裝沒聽到。
幹,這些混蛋!那你們專程來看我笑話嗎?
於是,如同你們所猜測的,我抱著三隻聒噪的小鵝回家,將它們養在我的電腦桌下面。
「不找工作就算了!還抱三隻鵝回家!你是吃飽撐著嗎?」
我爸一回家就陷入抓狂的境地,指著三隻正在地板上搖搖擺擺的鵝,不用說,地板上散落著白白黃黃的鵝大便。
「你看,它們多可愛啊。」
我嘗試將其中一隻抓起,抱在我的懷裡,小鵝驚恐的蹬腿掙扎著。
「不論你從哪裡拿來的,馬上給我還回去!」
我的兩掌間溢出了溫暖的鵝大便,滴在柚木地板上形成黏稠的一灘。
在我遲疑的片刻,小鵝從我的手掌中脫逃而出。
「你看它們,多活潑啊!」
「你是聽不懂我講的話嗎?給、我、還、回、去。」
我跟我爸瞎掰了一些故事,某個朋友從倒閉的農場裡拿了這三隻本來要被銷毀的小鵝,本來養的好好的,誰知道他這一陣子居然要出國個幾天,在四處找不到人幫忙照顧的情況,只好拜託我,而我也是勉為其難啊,因為我有一個痛恨動物的父親,但是如果不照顧這些小鵝,我朋友辛辛苦苦救過來的三個小性命就會不保了啊!而我也只好硬著頭皮把這個重責大任接了下來啦,當然也只是照顧幾天而已啊,幾天,不多不少,就幾天而已。
就這樣,這三隻小鵝暫時的留在了我的房間,當然,兩個小時後我媽一進到屋內,又是一連串的尖叫聲。其實,老闆跟我說這些鵝必須先在室內養三個月,等它們換毛了,能夠防水抗冷,才能放到室外獨立生存。
三個月!
我在網路上抓了「飼養鵝教學」,大概研究了一下。
雛鵝對溫度的變化非常敏感,特別是抗寒能力差,保溫條件的好壞直接影響雛鵝的存活率,所以春季要嚴格控制好適宜的溫度。一般開始時溫度爲30℃—28℃,以後每周降低2℃,當溫度降到20℃—18℃左右時就可逐漸脫溫而隨常溫飼養。雛鵝對適宜溫度的表現爲:雛鵝活潑,羽毛光滑整齊,均勻散佈于育雛欄周圍,吃食、飲水正常,能安靜休息。如果雛鵝集中成堆、擠在一起,或密集於熱源處,絨毛豎起,並不斷發出長而尖銳的叫聲,說明溫度過低;如果雛鵝遠離熱源、呼吸加快、頻頻喝水、食欲下降、不時發出高而短促的叫聲,起臥不安、難以入睡,說明溫度過高。發現上述不正常情況應立即調節溫度。保溫熱源可用木糠爐、煤爐、地下煙道、電熱傘、紅外線燈泡、電熱板等,可根據實際條件選擇應用或配合應用。
我準備了一個籠子,上面鋪上乾淨的布與報紙,並且準備了飼料欄跟水,水必須要一直補充,因為鵝很需要水,就跟在薩哈拉沙漠跑步的超級馬拉松選手一樣,你必須每一段時間就補充一次,上面還得加裝一個10瓦的燈泡,隨時保持溫暖。(紅外線燈泡?管他的)一切準備就緒,我跟三隻小鵝說:「好好睡吧,晚安。」
關於我跟鵝的第一晚,三隻鵝齊聲鳴叫到了天明,我分不清楚是長音還是短音,它們總是一長兩短或是四短一長,我想也許是某種飛禽界的摩斯密碼。那一晚,我用盡了一切可能想使它們安靜下來,包括坐在旁邊死命的唱安眠曲、打開電腦放抓下來的animal planet放在籠子前給它們看、在四周放了五六盞燈泡、放玩偶假裝成媽媽等等,但是所得到的回應只有。
呀呀丫丫丫丫呀呀呀呀呀呀呀呀丫丫丫丫丫丫呀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第二天,從睡夢中醒來,完全不知道自己怎麼從這種高噪音的環境中辦到這種事情,走到籠子前檢查了一下三隻鵝正安祥的在籠子窩成一團。於是我安心的去廚房弄早餐。
呀呀丫丫丫丫呀呀呀呀呀呀呀呀丫丫丫丫丫丫呀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幹!
雛鵝出殼後24小時開食。開食前飲水,又稱爲“潮口”。潮口的水要清潔衛生,用0.05%的高錳酸鉀或用少量葡萄糖和維生素溶開飲水中,有利於清理胃腸、刺激食欲、排出胎糞、吸收營養。飲水的溫度應在26℃左右。潮口後即可飼料,第一次飼料稱“開食”。開食可用鮮嫩多汁的青飼料和雛鵝全價料(沒有時可用雛雞全價料代替)以2:1拌混,摻入適量水至捏得成團,放手後散得開爲度。開食不求雛鵝吃飽,只要能吃進一點就行了。1—3日齡每天喂4—5次,4日齡後每天喂6—9次,晚上加喂2—3次。做到定時、定量、少喂勤添,每次以喂7—8成飽爲宜。
連續一週的時間,我跟鵝朝夕相處,辛勤的準備食物(除了飼料之外,你得準備各式蔬菜,來源有二:跑到樓下的傳統市場買,或是家裏的冰箱,而第二項為大宗),把青菜剁碎和飼料混在一起,這時你會發現雛鵝恐怖的食慾,大概不出五分鐘我又得到處找各種食物。
鵝吃飽了,便大便,並且大便總是噴濺在籠子四周方圓一公尺的地方,不出兩天我的房間已成為地獄級的臭味戰場,鵝大便落在地板上、衣服上、cd上、鍵盤上怎樣都無法清理乾淨,到處都是黃黃白白一塊,臭味讓我頭痛不已,身上也沾著臭味,嘴裡也是臭味、臭到我父母總是抓狂地敲著我的房門。
我身邊的朋友都在等著看這場鬧劇能夠支撐多久。
「嘿,你家的鵝還在嗎?」
「幹麻問?」我一臉冷漠。
「哈、哈,問一下啊。」
「很好笑嗎?」
「哈、哈,幹麼那麼充滿敵意啊。」
放牧與放水可促進雛鵝的新陳代謝,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和適應性。但是,雛鵝未出大羽之前,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不強,絨毛缺乏防水性。因此,春季的雛鵝以飼養一周後開始放牧和放水鍛煉爲宜,且放牧和放水應選擇晴朗無風的日子,避開寒冷陰雨天。放牧開始時路程要近、時間要短、走路要慢。放牧幾天後可結合放水,把雛鵝趕到清潔淺水處讓其自由下水、游泳、洗滌絨毛,切不可強迫趕入水中,以防風寒感冒。
就在一週過後,當我把小鵝放出籠子時,三隻小鵝自動跟隨在我的後面,搖搖擺擺的排成一直線,「我當鵝爸爸啦!」我這樣跟自己說,內心充滿了激動。
人與鵝之間也有某種默契在,當我出現在它們三公尺內時,三隻鵝就會安分的作自己的事情,一但我脫離三公尺的範圍,而小鵝又無法跟上時,背後就會傳來震耳的聲音:
呀呀丫丫丫丫呀呀呀呀呀呀呀呀丫丫丫丫丫丫呀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而當你走回它們身邊,它們就會從喉嚨發出低鳴:「咕咕咯咯、咕咕咯咯咯」
你可以帶著三隻小鵝在街上散步,讓它們在野地裡四處解放、吃吃野草、聞聞昆蟲,並且緊緊地跟隨著你,計算著三公尺的距離;我就試過一次,並且在大公狗將它們咬死的前一刻即時的解救了它們,之後就再也沒有這麼試過。
就在那天,按耐不住的我爸終於開砲了。
「你快把你那三隻鵝給我處理掉!聽到了沒有!」
碰碰碰碰碰(又是敲門聲)
呀呀丫丫丫丫呀呀呀呀呀呀呀呀丫丫丫丫丫丫呀啊啊啊啊啊
「我說你聽到了沒有?」
碰碰碰
「開門!」
呀呀呀呀呀丫丫丫丫丫丫呀呀呀呀呀丫丫丫丫丫丫
我打開了門,將滿房間的鵝屎臭傳到了客廳。
「這是最後期限,你同學也該回來了,趕快還給他,這裡已經不能在收留它們了!」
「趕快給我處理掉!」
而我的朋友們猜對了,我撐不下去,但只猜對一半,又拖延了一個月之後,我將鵝重新帶回鳥店,將它們換成了一隻沉默的大公雞,這隻大公雞是如此的沉默,連清晨都不曾聽它啼叫過。而如今,這隻大公雞就窩在廢墟的房間中。
大公雞居住在四樓的小房間中,裡面撒滿了飼料和裝水的碗,只偶爾出外走動,像是不食煙火的小龍女,只有在看見我們的身影時,大公雞又會充滿活力的四處飛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