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於2013年3月25日,再寫於2014年5月27日
我站在白色的甲板上看著在河口上聳立的自由女神雕像,海上飄來的狂風讓人睜不開眼睛,朦朧之下只見她舉著衝天炮的凶神惡煞身影,同時一種奇怪感覺油然而生,在紐約這個被大眾文化過度剝削的城市,觀光客會在每個角落遭遇現實與想像相駁的錯亂時刻,比如說,在這裡我總是驚訝於一些聽來愚蠢的稀鬆平常事物,我驚訝於布魯克林橋之龐大,帝國大廈之平庸、與市中心洗衣店之密集、街上漂白水的氣味濃厚、街道上的下水道鐵蓋每每冒著奇異的白煙像是地表下的教宗選舉,我看著眼前的女神像,為其實際並不如想像中的龐大壯觀感到失望,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在哈德遜河口放置巨型的八卦山佛祖,並以其廣大無邊的佛力保佑美國帝國主義.
我站在環曼哈頓島的遊艇甲板上,這是艘美麗的雙層渡輪,頂層是敞開的透天陽台與座位,底下則是有過熱暖氣的甲板,船的最底還很美式地有一個賣熱狗跟咖啡的吧台,櫃檯後面的歐巴桑還會問你要不要在熱狗上淋上一層起司。而你,跟其他數十名胸前掛著相機、嘴裡嚼著熱狗薯條等高蛋白食品的旅客在水面之上載浮載沈,這時的我不由得想到傅柯《瘋癲與文明》書裡的「瘋人船」。
頭頂上的喇叭內、導覽員以他緩慢而堅毅的聲音講解著這個後二十世紀人類歷史上最重要島嶼的故事:這個城市興建在河中央的無主地上,人們將所有的山坡剷平,從東到西、北到南排列出筆直的街道,在上面興建一尊又一尊的超級建築。導遊說著各個不同建築的故事,帝國大廈、克萊斯勒大廈、星格大廈;這是紐約之所以不同於世界上其他城市的之處,這個城市從創建之初便是私有化的產物、一路被企業餵養、成為金錢融資、投資冒險的競技場。
金融中心的天際線啓動了每個遊客的狩獵本能,一陣又一陣的相機快門聲海浪般迅速地籠罩甲板。當你飄揚在河水上看著夕陽下的金融中心,看著金色的陽光在上千萬片玻璃帷幕上閃耀著奇異的光芒之時,心中有一種站在世界軸心之感:這是世界之都、這是那個推著錢四處流的心臟。眼前的金融中心便是金錢創造的奇景、真正的當代奇觀,玻璃帷幕所創造的高塔之偉大遠高過金字塔、瑪雅神殿、或是叢林中的廢棄都市。這是一個關於華爾街的故事,這裡是資本主義的超級神殿,裡面是一群又一群當代祭司,他們以各種儀式與儀表板上的奇怪數字與市場大神的超自然力量溝通,揮舞著奇怪的手勢、表演著奇怪的金錢巫術.
我看著那陽光下金色的金融中心,想著如果我是那個站在玻璃帷幕的另一頭、身著高檔西裝、家財萬貫、既快樂又無恥的銀行家,從金融中心看出去的世界、該是怎麼樣的視野?而在這時,從辦公室看出去、當我看著眼前在河水上載浮載沉的一船觀光客時,心裡又會做何感想?對於這群花了二十美金、在寒風中拍著照片的傻瓜,我心中是否又會有絲毫傾羨之感?
實際上,我想應該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