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尼拉郵船

愛德華多 唬爛王

27

在我認識愛德華多 荷米達的那天晚上、他以社區領袖的身份帶我巡視了他所居住的社區一圈,沿路上、他以獨裁者的架勢向過往的路人揮手,我們停在一家酒吧、愛德華多為我點了一杯啤酒,並輕快地用指尖敲著櫃台、對我眨眨眼,他說,他在費洛居住了二十年、這裡所有人都認識他,大家都把他視為這裡的領袖.之後,他便趨身向酒吧老闆裝熟,聊著言不及義的瑣事,同時,另一隻手揮著示意我點更多的啤酒,繼續這荒唐的夜晚.

最後,我們離開酒吧時一毛錢都沒付.

事後,我發現當地人私下稱他為「愛德華多 唬爛王」(mentiroso在西班牙文指說大話的人),人們對於他耀武揚威地帶著外地人在社區參觀總是感到荒謬並且嗤之以鼻,並取笑他推廣國民外交的努力.對此,我總是以事不關己的方式看待、他的負面評價也不影響我與他四處遊玩的興致,因為跟著他,總是有白吃白喝的機會.

愛德華多住於費洛市南區,此區坐落在城市近海邊緣處,為數百年歷史的老社區.在房屋老舊年久失修之下,自二〇〇八年起,市政府計劃將大部份房屋拆遷、同時也做馬路翻修、與擴增等工程,不料經濟危機造成政府經費短缺,工程也只好乍然而止.五年來,停擺的建築工地便成為日常生活的一環.如你從愛德華多的家門口走出,柏油路只延伸了兩百公尺,便尷尬地被碎石與泥地取代,雨天時、居民便以廢棄的木板鋪在泥濘上以方便路人行走.你常看到小孩在木板與木板之間跳躍,噴濺著泥濘取樂.如果你再往社區的中心前進,四處可見龐大的工地圍欄、成堆的磚塊、水泥、與拆一半的房屋,從挖土機挖開的水泥洞,可以看到人們的臥室、廚房、跟正等待晾乾的衣物.
在我於愛德華多家中閑晃的幾天裡,他宣稱荒謬的生活狀態對藝術家創作有正面激勵之效,他接著帶我去他秘密的工作室,裡面堆滿了世間最可笑、欠缺技巧、主題俗爛的繪畫,他跟我描述一路排到二〇三〇年的個展計劃,與列舉許許多多對他作品有興趣的各明星、企業家、與政要.當我質疑作品技術不足的問題時,他便故弄神虛的回答:人生就像是一個永不結束的建築工地,是一段永不停歇的作戰!

愛德華多唯一讓人驚豔、並印象深刻的,是他由豬舍改造的小透天厝,其占地三十坪,有充滿奇妙雕塑並有兩隻長毛狗的後院、採光良好的臥室、跟建築頗有巧思的樓中樓,愛德華多說這是他花了兩年、一磚一瓦自建的心血結晶,不過,此謊言在一次與其老父聊天、抱怨建築公司索價高昂時被搓破.

mod_2

(製作於愛德華多門口的塗鴉,費洛,2013)

愛德華多在兩年前組織了名為las meninas的塗鴉藝術節,以十七世紀西班牙畫家Velazquez的名作las meninas(仕女圖)為題,邀請在歐洲四處的街頭藝術家在這裡創作,對費洛生活窘境作無奈的嘲諷.因此,他邀請我至他家門前創作一些作品.在我忙了一下午的同時,愛德華多 唬爛王作為社區領袖,帶著眾街坊鄰居在我四周圍觀,解釋這是他遠從台灣邀請來的塗鴉藝術家,來到費洛參與他的塗鴉藝術節.人們若有其事地點著頭、驚嘆著.幾個地方報紙記者跑來,拍了幾張照片,加利西亞省電台也跑來訪問.第二天、地方報紙上出現愛德華多驕傲地握著我的手的畫面.

標準
馬尼拉郵船

大西洋岸/美洲:征服者

08

寇蒂斯的征服墨西哥,為十六世紀西班牙在新大陸活動裡最多文字記錄、最廣為人知的故事,於貝爾納爾·迪亞斯·德爾·卡斯蒂略(Bernal Díaz del Castillo)所撰的《征服新西班牙信史》(Historia verdadera de la conquista de la Nueva España)裡可見一斑,書中詳述了戰爭的過程,籌備經過、征服人員的組成、武器的配置,以及無數次戰爭的情景。此外,也記載了阿茲特克的政治軍事、社會民情、經濟文化、風土人情等(作者卡斯蒂略出身自貧農階級,二十多歲時來到新大陸找尋機會,參與了尤加敦半島、古巴、墨西哥等多次探險行動,晚年獲任瓜地馬拉的安地瓜(當時名叫聖地亞哥)的市政會議成員,並將年輕時的記憶記載成書)。

在書裡面,也可窺見西班牙征服者的動機、目的、與普遍精神狀態.他們來自農業社會、遊蕩在新世界四處尋求一夕致富,每次的探險行動會由領袖或是政府官員將這些人組織起來,成為臨時的軍事集團.也因此,不同於組織化的軍人,他們是個人主義者.他們沒有軍事訓練、沒有組織、紀律與服從,更遑論忠誠度,計 謀、策反、逃跑、彼此間搶奪財物、女人、仇殺不時地出現探險隊伍中間,將這群隊伍綁在一起的,是對金、銀、土地與奴隸的渴望,對於未知文明的征服不僅是財 富上的追求,同時也是精神層次上的,以擊倒對手而贏得靈魂之救贖.

在寇蒂斯的艦隊抵達了墨西哥塔巴斯科海岸,在擊退第一波原住民的抵抗之後,他們花了四個月的時間在海岸邊建立了小型基地,在這之後、往內陸推進、進行長征之前,寇蒂斯下了一個充滿象徵意義的決定:他將所有搭乘來而船隻鑿洞,並在海邊將其點火焚毀.

想像著高大的西班牙艦隊在細碎沙灘上、如營火晚會般閃耀著熊熊烈火的景色,此戲劇性的姿態,一方面以此宣告了其破釜沈舟之決心,並滿足征服者們浪漫主義式的、與古典時代諸英雄相比的想像,但更重要的,此舉是為了斷其後路,阻止隊伍中逃亡與謀反的意圖.

標準
馬尼拉郵船

加利西亞文化城

06

(叢林後面的奇觀、聖地牙哥、加利西亞省、2013)

「在這個不快樂的國家當中,一切都破碎損壞,這裡沒有政府、沒有政黨、沒有選舉、沒有海軍、沒有軍艦,一切都是虛構、一切均發腐生鏽、四處都是殘敗遺跡.」在數個月的劈荊斬棘、當荷南 寇蒂斯率領其餘的征服者穿過叢林之後,「加利西亞文化城」那水泥搭砌而成、龐大建築體霎時出現在眼前,那時的他,腦海中跳出的是四百年後、西班牙報紙El Correo於美西戰爭結束後所寫的一句話.

加利西亞文化城(Cidade da Cultura de Galicia)為美國建築師Peter Eisenman所設計,地點為聖地牙哥城外的Mount Gaias山上,設計的理念是為了打破傳統方正、垂直直線的建築思維,而希望在Mount Gaias峰頂以人工的方式加上另一高峰,因此,文化城依據山勢而建、並在崖壁上創造連綿不斷的坡型,加利西亞文化城建築計劃由一九九九年開始興建,其之野心與尺度、為西班牙加利西亞省前所未見.

如果你從聖地牙哥市中心廣場抬頭往西方仰望,那龐大的混泥土建築物如被詛咒的巨鳥般雄踞在山丘之上.當你沿著那嶄新、新落成的柏油路往山頂邁進的同時,你發現路燈的電線暴露、成捆的行道樹躺在一邊,像是行刑隊留下、曝曬野地的屍體,在馬路的盡頭,是被工地圍籬重重封住的文化城大門,當你沿著鐵皮圍籬行走、鑽過停車場柵欄,你看到的是文化城那驚人的建築結構,那高大、具傾斜弧度的屋頂沿著山丘排列,數千片玻璃窗戶鑲於建築另一側,九月初秋陽光閃耀著詭譎的光芒,左右兩排、佔地遼闊的水泥建築群分別割據山頂兩側,正中央為一個巨洞,鷹架、挖土機、建築材料圍繞著洞緣排列,像是某個遠古的隕石洞,裡面是不為人知的外星殖民地.

文化城長達十三年的漫長建築期被當地人稱為史無前例的財政災難,因為山上的自然地勢與加利西亞多雨氣候等種種挑戰,工程不斷延宕、經費不斷地攀升,成為加利西亞一角的財政黑洞,將地方稅收吸乾殆盡,直到2012年,加利西亞省政府宣布文化城建築計劃無限期延後,隔年,建築計劃永遠終止.

在豔陽下行走了將近半個小時,我的旅程終於被文化城中唯一的警衛制止,警衛帶我至停車場入口,拉開圍籬,在我走出大門轉身看了最後一眼,我看到烏黑天空下、沙灘上成批、著火的軍艦.

標準
馬尼拉郵船

荷南 寇蒂斯

09

(未知生物,繪於西班牙費洛,ink on paper, 2013)

西元一五一九年,經歷多個月的漂流、暴風,當荷南·寇蒂斯登陸墨西哥海岸時,他看到的是一片陰沈、黑暗的亞熱帶叢林.從那密佈著金黃色沙灘的海岸上,隨眾拉下了各式輜重、裝甲、武器,還有這個大陸上從未見過的馬匹.在接下來的時日當中,寇蒂斯帶領著由五百名、從各殖民地招集來的征服者,與叢林中的酷熱窒息的空氣與滿天橫飛的蚊蟲奮鬥,在行進的路上,他們遭遇了四處部落的激烈抵抗與埋伏,同時壓制部隊裡時而可見的叛變與士兵的結隊逃跑、並在錯誤的訊息之下在叢林裡無謂地打轉.八個月之後,寇蒂斯與剩餘不到三分之一的跟隨者翻越了隔絕於大海之外的山脈,後方,他們看到的是羅林於山脈間的阿茲提克城市、宮殿、奇異的神紙,還有那個放眼望去盡是金銀寶器的神話.

經歷多個小時的飛行、與空氣中無窮地震動,我抵達了馬德里巴拉哈斯機場,在漫無止盡的等候之後,一如往常地,我又在海關被攔下.在意符與意指斷裂的後現代歐洲,官員對於我護照上的「台灣」與「中國」兩個國名並置感到困惑不已,並決定對我多加盤查,因此,在有幸地於機場辦公室坐了半個多小時之後,官員在我的護照上蓋了章,拍著我的肩說著他唯一會說的英文:「對不起,歡迎來到西班牙」、我走出辦公室,看著我那個在行李轉輪上如同即將毀滅銀河系內的孤獨星球般、獨自地自轉著的行李箱,當塑膠輪子敲擊大理石地面,我走過迎賓室穿越各個等待親友人們,與拿著寫著各式名牌的計程車司機,機場大廳自動門打開的瞬間,距離寇蒂斯歷史性的登陸墨西哥五百年之後,殖民時代開始並且結束,迎面而來的是九月的燠熱空氣,這是二〇一三年的馬德里市,太陽帝國的首都.

標準
馬尼拉郵船

粉紅月亮

01

二〇一二年冬日,酷寒的倫敦城結滿冰霜,那天的我、位於Lewisham地方區公所,身著西裝、滿頭大汗、與眾多盛裝打扮的牙買加裔、巴哈馬斯裔、印度裔情侶,聚縮在冰天凍地的辦公室門廳,等待著頭頂上電子跑馬燈跳著號碼.

數分鐘之後,我進入了一間有著俗艷花盆與小型CD伴唱機的會議室內,辦事員機械性地念著我的名字,我舉著手、複誦與一段又一段的誓言,我轉身看著背 後那個空無、奶白色的巨大牆壁、我的目光掃向那個俗艷、骯髒、插滿康乃馨的花盆,花盆邊是一台粉藍色的伴唱機,那時那刻,正放著Nick Drake的Pink Moon,那時、充滿霧氣的窗外,悲傷與沮喪的倫敦天空上、似乎也掛著一個巨大的粉紅色月亮,其奇異的光暈、緩慢地、照耀在房間裡的每個角落.

我的眼光掃向身邊、看到眼前那個穿著小禮服、褐色卷髮、那個綠色、永遠帶著笑意的眼睛,與那個帶有漂亮弧線的紅色嘴唇,那個人、在從那天之後,將成為我的妻子,那天的我,見證了全球化世界之下的那個、超越種族、國界的愛情.

當時的我卻無法體會這一切究竟代表了什麼,

一個禮拜之後,西班牙領事處寄給了我一本有著皇室印樣的戶籍謄本:我成為了西班牙王國的一員;從此以後,這本一直躺在我的書桌前的本子、成為了我與世界另一方的臍帶聯結;而西班牙、則成為了我那個遙遠、未知的故鄉.

那天也開啓了我日後的嶄新人生,那個人生、便是一段掙扎平衡亞洲與歐洲身份的槓桿生活,我的亞洲過去、決定了我之所以為我,但是同時、一旦這個原始與生活中的那個外來的面向相抵觸時.為了生存、時常地、你必須捨棄原始的自我,擁抱未知,直到下次槓桿逐漸地失去重心.

在如此的生活當中,我常常在思考西班牙與台灣、這兩個各自佔據世界兩頭的角落、其所隱藏的聯結,與作為一個被社會、文化與共同記憶所塑造的個體、如 何處理兩段乍見似無關聯的歷史片斷.其中,我發現想像力在現實生活當中的重要性,尤其,在面對文化、歷史歧異的他者之時,唯有想像力才能達到實際的相互理解.

於是,在我踏入西班牙國境的那一刻,這段旅程似乎也成為一個追尋自我的過程,同時,那個由菲律賓硬木、與上千名奴隸所打造的龐然巨物、也如同那本印有皇室印樣的戶籍謄本一樣,將台灣、我自己、與世界的另 一個盡頭聯結在一起.

標準
馬尼拉郵船

航行

04

(Mother Earth、馬德里、La Latina區,2013)

下列文章為2013年9月至12月,於西班牙製作的計劃:「馬尼拉郵船」.此計劃為國藝會補助的考察計劃、以文字、歷史、結合街頭塗鴉形成一敘事,這些文字在重新整理後於此網誌發表

******

世人總是相信哥倫布當年跨越大西洋的壯舉,來自於地球是圓的科學精神,實際上那是錯的:對於圓形地球的假說,哥倫布並不完全否定、也非完全贊成:他相信地球是不完美的圓形,而如同洋梨一般,整體來說是圓的,但在果蒂之處稍微凸起,如同女人的乳房.而在這乳頭的最尖端,存在著「人間的天堂,除非神的旨意,沒有人能夠抵達此處」.

因此,當一四九二年八月三日夜裡、哥倫布率領三艘船與九十名船員,自西班牙西南海岸的帕洛斯港出發時,在哥倫布的腦海,眼前的大西洋不過是巨大女神胸前的汗毛,而在從乳房的一側攀爬至另一側的過程,偉大航行的目的在於找尋人間失落的乳頭間端,那個被上帝所禁止的伊甸園.

一四九二年的世界,是西歐與東亞直接貿易受伊斯蘭國家攔阻的世界、薩哈拉以南的非洲與歐洲幾無接觸、美洲、澳洲則完全置身於全球經濟之外,東西兩個半球對彼此一無所知.在之後的數十年,世界經歷劇烈的轉變,隨著奴隸船、非洲人於散佈在熱帶叢林中的橡膠園內找到第二個家鄉、「米塔」制度下、成群的印地安奴隸在波托西礦坑裡無日無夜的工作、銀幣從秘魯與墨西哥湧到世界各地,讓飽受通貨膨脹之苦的明朝政府找到了新的貨幣基礎、西班牙帝國在歐洲發起一次又一次的軍事冒險、荷蘭人、法國人、英格蘭人隨著白銀起舞,組織成海盜打劫船隻.在粉紅月亮下,「全球化」的紀元已然到來,單一且充滿動盪的商品與勞務交換,至今吞沒整個人類世界.

標準